兩年前,賓雁先生的骨灰安抵北京。今天,在西山楓葉蕭蕭飄零的時節,讓我們引用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對托爾斯泰墳塚的悼詞獻給賓雁先生的無字墓地:
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保護逝者得以安息沒有別的東西,唯有我們的敬意。拿破崙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訴、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碑墓塚那樣,強烈地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 Read more [...]
先生起始便不是從書齋式學術的角度,也不以某種“歷史理念”或“絕對精神”的名義,甚至不僅僅是從中國的命運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本性”、“人類的宿命”以及人類文明與世界全球化的歷程,以一己生命的體證和整個民族三千年的智慧、一百多年的挫折和經驗,面對全球化。正是通過對全球化“徹裡徹外,徹頭徹尾”的反復運思,先生終於為中國覓見到從危途轉向正道的歷史契機。 Read more [...]
我們不奢望劉賓雁的歸來會出現英雄凱旋史詩般的儀式,但回到祖國是每個人的神聖權利,“葉落歸根”是中華民族的人倫大道,劉賓雁的返國之途,已不僅僅是他一己生命的天然歸宿,而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象徵,一次峻急的呼籲,一聲沉重的律令。對精神和政治危機日益深重的中國,讓一位曾在人民心中擁有巨大聲望的垂暮老人回家,只需要起碼的人道和智慧,卻會贏得無可估量的回報。三百多年前,顧炎武曾經以金石之聲預言“人間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像劉賓雁這樣大節不虧的高尚之士,國家民族的忠誠兒子,他的歸來,是時代的幸運、中國的驕傲,讓我們期待這一天。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