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自由亞洲

老康秉燭•自由亞洲

老康秉燭:王康辭世一周年祭

2021年5月27日是本欄目嘉賓、流亡美國的中國獨立知識人王康先生去世周年祭日。這次紀念性的節目裡,北明為您播送一篇紀念王康的特別文章:《王康的在與逝》。作者是王康大學同窗,也是因言論被舉報而下課的一位優秀教授。梁啓超評價李鴻章時說「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意思是說,世界上只有庸人不會受批評,不會得讚美,又說「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王康一生動輒得譽得咎,固然與其脾氣好惡有關,更是他乃「非常人」之必然。而這篇文章,正是試圖摒棄「以常人而論非常人」的窠臼,努力站在歷史的高度,突破世俗之局限,思索王康言行,觀察王康與時代之間關係,理解王康意義的一篇懇切之作。 Read more [...]

老康秉燭:王康最後的告白

在1949年之後精神文明荒蕪、物質世俗化泛濫的中國大陸,王康作為一名對抗者和思想者,他的離去,帶走了未竟的思考,留下了巨大的空白。為了填補這個空白於萬一,為了紀念他的離世,寄託對他的哀思,北明決定將他離世前八個月開始的對他的訪談——「每日一問」,作為他對自己生活過、熱愛過、 奮鬥過的這個世界的最後告白,在這裡連續公佈於世,以便世人了解他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Read more [...]

老康秉燭:香港抗議青年的精神底色

雖然當代中國諸多的「利益群體」不斷為自身利益走上街頭,但是近代以來中國的大型的與國事相關的街頭抗議活動多見青年為主體,典型的例子是「五四」運動和「八九」天安門運動。關於香港青年走上街頭的原因,也有過不少媒體做出分析。本集《華盛頓手記》,要破個例,談一談這個他人談過的話題:為什麼在持續一年之久的香港抗議活動中,青年們總是出現在第一線?本節目要採納「老康秉燭」專欄已故嘉賓王康先生去世之前的分析,作為一家之言,本節目不是要以偏概全,而是希望提供給您一個獨特視角、一個輿論忽略的結論,並對此作出相應分析,供您參考。 Read more [...]

老康秉燭:人類自戕的兩大思想資源

息交絕遊、居家守宅、囤積日用、省吃儉用、不斷洗手、網絡教學、無線作業、退休返職、生意倒閉、政府救濟、廣告改版、分享產權、企業改制、距離外交、 口罩爭端、草木皆兵……人類生存方式在不知不覺間改變。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一個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病毒,人們給它起名叫做「新冠」病毒。短短三個月間,這個不見行跡的病毒已經傳遍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感染人數4月2日已經超過百萬,死亡如影隨形。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各國各民族全力對應之餘,共同感受是:文明脆弱如累卵,人生忽如遠行客。這不可一世的妖孽何以能夠來到人間橫行肆虐?它的死亡意志是通過什麼形成的?請聽王康先生談他的見解。 Read more [...]

老康秉燭:「五四運動」百年反詰

「五四」運動追求的「民主」是英美自由價值傳統,還是法國多數暴政的傳統?「五四」追求的「科學」指向西方文明追求真理的精神,還是指向萬物定於一尊的教條或中國經世致用的技術?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轉向政治激進主義的時期,作為對立面的中國的保守主義有什麼表現,命運如何? Read more [...]

老康秉燭:流亡事件與人物述評

流亡,是一種古往今來不絕如縷的人類現象,腳印遍及世界版圖,意志刻寫尊嚴與生命意義;流亡,是專制與奴役的產物,也是權利集團屏蔽的言論禁區,因而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陌生的話題。《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專欄,邀請中國獨立學人王康先生評述中外古今的人類流亡現象:回顧流亡歷史,綜述流亡文化,介紹流亡事件,鉤沉流亡人物,評價流亡價值。 Read more [...]

老康秉燭:抗戰歷史的價值與當代意義

抗戰對於中國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為何中國自由言論世界總是抓住一場戰爭反覆地談?一場死人無數的過去多年的血腥戰爭,在如今的和平時代究竟有什麼意義?2014年7月7號,抗戰爆發77周年,來自大陸當年抗戰陪都重慶的民間學者王康,受「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美東分會」的邀請,在紐約中華公所做了一場演講,演講的題目就是「抗戰歷史與精神的當代意義」。這次節目,北明為您介紹他的演講內容。北明再說一句:還原歷史真相,是一回事,分析歷史是另一回事。雖然如此,二者有先後關係:如果事實真相都不清楚,分析及其結論就會陷入誤區。當年《華盛頓手記》做抗戰節目,只擺事實,不講道理,就是因為唯有先具備事實真相,然後才可能建立正確的分析。這次北明為您介紹的王康先生的演講,不擺事實,只講道理,講一講抗戰的性質、價值以及這種價值在當代的意義。 Read more [...]

老康秉燭:紀念中國抗戰首都遷移重慶七十周年

1940年9月6日,中國國民政府頒令,確定重慶為中華民國抗戰首都,也就是陪都。今年(201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周年,重慶市躍升為中國抗日戰爭首都七十周年。為什麼要把首都遷到重慶?這個決定是如何做出的?對當時的中國意味着什麼?在整個中國抗戰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通過回答這些的問題,可以了解中國真實抗戰版本中一些至關重要的史實。 Read more [...]

老康秉燭:超越黨派之爭、尋求民族大義——《浩氣長流》北京新書發布會

2013年7月7日,是中國衛國抗日戰爭正式爆發紀念日。在這個日子,北京召開了一本新書發布會。這本書,是一本重達26斤的大畫冊,叫做《浩氣長流》。其中所展示和介紹的是一幅一千公尺長,兩公尺高的同名中國巨製畫卷。這幅長卷描繪了中國國民革命軍抗日以及美國援華抗戰的史事與1300多名在中國戰場抗戰的中外各界人物。這次會議是一次純粹的民間行為,與會者的身份和訴求顯示了大陸各界人士追尋歷史、尊重事實、尋求公義、承前啟後、存亡繼絕的願望和勇氣。有意思的是,據知情人介紹,這次會議大陸有不少媒體到場採訪,但是事後幾乎未有發出報導。《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節目,北明請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和組織者、重慶陪都抗戰文化研究中心這個民間機構的獨立學人王康先生介紹這次會議的情況。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