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字

王康的文章、诗歌等文字作品

大節難隨九鼎淪

我們不奢望劉賓雁的歸來會出現英雄凱旋史詩般的儀式,但回到祖國是每個人的神聖權利,“葉落歸根”是中華民族的人倫大道,劉賓雁的返國之途,已不僅僅是他一己生命的天然歸宿,而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象徵,一次峻急的呼籲,一聲沉重的律令。對精神和政治危機日益深重的中國,讓一位曾在人民心中擁有巨大聲望的垂暮老人回家,只需要起碼的人道和智慧,卻會贏得無可估量的回報。三百多年前,顧炎武曾經以金石之聲預言“人間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像劉賓雁這樣大節不虧的高尚之士,國家民族的忠誠兒子,他的歸來,是時代的幸運、中國的驕傲,讓我們期待這一天。 Read more [...]

心中的蒼穹—-毛喻源的繪畫

至於選擇詩、哲言、沉思、神諭還是繪畫,則純系偶然。儘管經歷了那麼多顛覆與革命,現代藝術抵達到毛喻源時,仍然踐履著它那睽違已久而日久彌新的神聖天職:讓眼睛濕潤,讓心感動。於是,我們發現,毛喻源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現,他只是在低聲提醒:看吧,聽吧,領受吧,讚美吧。 Read more [...]

沉潛磨洗六十年——憑弔中國抗戰首都重慶

重慶與中國其他大城市是如此的不同。最不同的是,抗戰初期中國主要大城市悉數淪陷之後,原屬內陸四川省乙級市的重慶卻作了中國戰時首都達八年之久而享譽世界。歷史的吊詭之于重慶,尤令史家惘惑,重慶的受難和榮耀,那段關乎中華民族存亡續絕,深涉亞太乃至世界戰爭成敗和戰後格局的重大歷史,已塵封六十餘年,至今鮮為人知。對於擁有悠久修史傳統,急欲在變化日益的全球化世界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中國,這是令人驚訝的忘卻;對於晉身中國直轄序列,急欲在西部開發浪潮中嶄露頭角的重慶,這是對自身獨特歷史遺產難以理喻的漠視。 Read more [...]

詠而歸–父母臨終記憶

最後一次送母親去北京時,父親照例走到陽臺上。公司的車一直開到門口,文級、育仁、逢春、慰榮忙著把母親攙扶進車門。只有我,知道老父一定會走到陽臺上。雜亂的樹葉中,父親瘦削地扶著欄杆,堅定而衰老地舉起右手。舉手揮別已成為父親生命的節日。他對人生和世界的招呼和檢閱。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他早已洞悉卻始終拒絕又必須承受的東西幾乎伴隨了他一生,揮手代表了他的全部言辭,這是送別、祝福和祈禱,也是他的孤獨宣示。 Read more [...]

俄羅斯的啟示──兼論王家新詩《帕斯捷爾納克》

一個大帝國正在籠罩,它可利用的物事太多,它的藉口,它的創傷,它的劫難,它的經歷、智慧、危難……都足以建造一個新的帝國;忌恨、複雜、逞兇、肆虐等一切人類最低級野蠻的秉性都在聚集,帝國絕對不缺少它的將相兵卒。它已不需要包裝,只等機緣四起! Read more [...]

劉賓雁與當代中國(代序與導言)

在我們只會唯諾稱是的幾代人中,有多少神聖的生命被任意剝奪,勞改營吞噬了多少自由的人身,波爾布特式的大驅趕,又使多少無辜的人被下掉“戶口”,葬身在中國農村的饑寒交迫之中。這些人血,這些人肉,不是什麼哲學和理論,也不是什麼路線,左、右傾問題,它僅僅是活生生的罪惡,不管以什麼名義,都是罪大惡極。這罪惡與政治、經濟、文化和傳統固然有關,但直接製造罪惡的是人,是劉賓雁孤身奮戰扭住不放的那一個個、一群群有名有姓的壞蛋,掌握了權力的殺人犯。 Read more [...]

劉賓雁與當代中國(七 批判的權利和代價 後記)

我們大概已經臨近了這樣一個歷史分界處:對現存的一切社會制度、國家形式和意識形態來一次總的批判。它的主要根據是:一、核戰爭的可能性逼使人類學會放棄區域性和階級性的狹隘,明白一個最無庸爭論的事實:與核戰爭相比,我們的一切爭執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二、與第一點緊密相關,我們必須摒棄繼續造成人的對抗和疏遠的思想方式,學會共同存在和發展的藝術。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