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20

大先生王康

王康,民国38年出生于——抗战时的故国陪都——重庆。中国现代历史最悲怆的多事之秋:1949年,将二十世纪一刀两断,将中国一分为二;这个年头又注定使襁褓中的王康成为了一个宿命论者和天生的理想主义者。他后来的著述演说,以及他的精神境界思想高峰,被爱戴他的人们冠以“布衣学者民间思想家”之桂冠,名至实归。 Read more [...]

王康:来路与去向

王康 文:王康 书香玲珑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在1980年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取名“普通人”。这是1957年后这所西南地区最高师范学府第一个学生文学社,从社名到社长一律投票选择,从成立到解散没有任何官方背景。  我被选为首任(也是末任)社长,因为我曾获得中文系小说创作一等奖,全院英语竞赛第二名。此外,我属于藐视现行教育制度、长期旷课的学生之列。每次考试,一到法定离场时限(据说是30分钟),我就把答卷扔到监考教师面前,扬长而去。  我已年届三十,考进西师,绝不是来补习古文和拼音,更无丝毫“天之骄子”、“时代幸运儿”的感觉。 Read more [...]

王康:我为什么接受外媒采访

王康 从4月16日在重庆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到17日、18日赴四川宜宾参加“唐君毅研究会成立大会”,再乘火车到北京五、六天中,我连续接受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日报、CNN、BBC、美国之音、华盛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采访,感触良多。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天然地关切这座城市的命运。我曾在1993年、1995年、2002年和2006年策划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道》、《抗战陪都》、《重庆大轰炸》和《下江人》,在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做过关于“重庆谈判”的专题演讲,在《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发表过《重庆的历史天空》等文章。重庆曾是中国战时陪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中国战区的指挥中枢,是中国抗日大后方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中心城市。它曾作为与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并列齐名的二战名都而享誉世界,我深为我所属的这座城市骄傲。 Read more [...]

王康:重庆的历史天空-抗战陪都七十年祭

知青王康在巫山 原创 编者憨整 故人旧事百姓记忆 王康:重庆的历史天空——抗战陪都七十年祭 作者:王康 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 来源日期:2010-9-12  1945年12月,重庆码头,一位女子带着全部行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到重庆去!到重庆去!这音节疾促的口号,曾是无数不愿作亡国奴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3000余万沦陷区难民离乡背井,颠沛流亡,朝着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日大后方转移。 Read more [...]

王康:咏而归—父母临终记忆

王康 故人旧事百姓记忆 2018-06-05 原创: 王康 [余世存工作室] 王康父亲王肇年、母亲唐恂季1943年结婚照 小编按: 2001年5月,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公告了首届当代汉语贡献奖,王康是首届得主之一。学术委员会公布的授奖辞是:王康先生怀抱理想主义,他以布衣之身忧国忧民,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启示,对于中国的统一前景的展望,在小范围内流传,影响了年轻一代学人。近来写作的“咏而归”,借用我们诗国的圣者杜甫先生的赞辞“庾信文章老更成”,那样光耀日月的作品,“千载以下,犹令人叹息”,在那里,有着对于我们文明中道德文章的担当。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认为,王康先生直面汉语的人权经验,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表达空间。 Read more [...]

阮大正先生請我為王康寫悼詞。經過禱告之後,成文如下:

第一次與王康先生見面是2012年9月21日,去LA《世界日報》參觀“浩氣長流”抗日戰爭巨型史畫、聆聽他的演講。第二次見面是2013年9月22日於同一地點,聆聽王康先生“兩岸合辦國葬”的演講。會後,我們夫婦與他合影,留下了珍貴的照片。 王康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在中共邪惡政權下受苦受難的命運。 Read more [...]

小民之心:国士无双 遗世独立—痛悼王康先生

文:小民之心 著名的民间思想家、布衣学者王康先生在今天去世了,享年71岁。王康先生出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关键的时间点,1949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出生了。令人无比遗憾的是,党国没有终结,而王康先生的生命却结束了。党国已经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可惜,王康先生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这个邪恶政权的终结,没有看到中国的重生,真是遗恨千古。 Read more [...]

【悼念王康专栏】#5 送王康远行

王康 作者 丁邢 王康因癌症不治,于2020年5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70岁。 王康远行,早有预感。去年就知道他患了重病。8月,小群为他画了一幅肖像,我写了一篇《奇人王康》,发在这个公众号上,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读者纷纷赞赏。我们把这些款项,托朋友转交王康,作为医疗费用的小小补充。王康的一些朋友,比如卢晓蓉、郑也夫、牟广丰,知道他治病缺钱,也纷纷解囊相助。 王康60岁时与我和卢晓蓉合影 王康治病期间,仍然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他虽是绘画长卷《浩气长流》的总策划,但他原非画家。临近生命的终点,却拿起画笔,一气创作了几百幅素描。至于书法,本来就自成一格,笔下流出的就不计其数了。  Read more [...]

郑义:神圣的维度 —《老康秉烛》附笔

  王康 打开信箱,见王康电邮,称有澳洲友人为他编辑出版文集,请我作序,以壮文行。我大感诧异,早劝过他编辑文集,他却不以为然,是坚持述而不作的。是学孔夫子,还是胶着于贴身近战,没有心思整理出版?记得他患病后在大陆群里演讲,要一分钟按一次键,一小时60次,每次长篇谈话都按得手指痉挛。有许多仰慕者愿意为他整理成文,自己却拿不出精力校阅。他铺的摊子太大,生命不够用了。他只能往前走,不敢稍有停留。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