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自由亞洲電台【華盛頓手記】
************
本專欄「老康秉燭」的嘉賓王康先生,2020年5月27日因癌症不治,長辭與世。這消息不脛而走,傳遍海內外,引發社會各界的哀思和祭奠,回憶與痛悼。即便時逢新冠病毒泛濫的居家令時期,有關他的紀念活動也在海外連續展開;即便文字獄的紅色禁令之時,大陸對他的追思活動和學術研究活動也在網上、網下悄然出現;更有大量相關文字、詩歌、圖片在人們的手機中快速傳遞。不少人從這些突然席捲而來的紀念文字中,獲悉了王康這個名字,更多人從中重新理解和定義這個名字的意義和價值。
************
第一集:假如我將離世、此生最大心愿
2020-06-16
王康的後半生以興滅國、繼絕學為使命,以東方正統文化價值與西方優良傳統的合璧、孔子與耶穌握手為旨歸,希望打造中國和世界未來的文明基石。
人類文明在當代面臨極為嚴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穆斯林帝國的挑戰、來自中國紅色帝國的挑戰、來自美國左翼社會主義思潮的挑戰。這些挑戰促成了二戰以來全球秩序的震蕩和重大變動的危機。危機中,公元前數百年軸心時代出現的人類共通的文明價值迅速式微,由那時建立並逐步發展至今的東西方人類文明化、人性化的生存方式,正在衰亡。
王康生前關於中國儒學返本開新的思考和對西方基督教信仰的探索,正是針對這個巨大的危機和現實的。
「人生識字憂患始」,更何況「運去英雄不自由」。王康生前遠未完成這個使命,但是他以自己的血緣出身和行為方式,證明了這個使命的合理性存在:他出身儒學世家、以新儒學繼承人自命;病入膏肓時受洗為基督徒、並以成為美國公民之願認可西方自由世界。雖然如此,在1949年之後精神文明荒蕪、物質世俗化泛濫的中國大陸,王康作為一名對抗者和思想者,他的離去,帶走了未竟的思考,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為了填補這個空白於萬一,為了紀念他的離世,寄託對他的哀思,北明決定將他離世前八個月開始的對他的訪談——「每日一問」,作為他對自己生活過、熱愛過、 奮鬥過的這個世界的最後告白,在這裡連續公佈於世,以便世人了解他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
第二集:《悲慘世界》塑造人格、物我雙忘節氣人生
2020-06-23
2019年9月中下旬,罹患晚期癌症、在休士頓治療期間的王康告訴我,他的治療將開始進入化療階段。這是傳統西醫治療癌症的最後手段。不過後來他聽從有經驗的醫生囑咐,延期了這一治療程序。我當即與他商議,每天給他一個問題,截至到第一百問為止。提問內容不限範圍、不設畛域;回答不限時間、不論長短。唯一的請求是,他務必根據自己的狀態和日程,以不過量消耗體力、不影響日常作息為前提。王康欣然應允,此後他日日努力,認真踐行諾言。
沒有料到的是,王康的體力日漸衰竭,這個每日一問的問答式訪談,日益艱難,有時必須停止提問而中斷,而且中斷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他完全沒有氣力回答,但是一兩日、三五日之後,必然把回答補上。到了後期,他的體力極度衰竭,氣若遊絲,我就中斷提問,等他回復體力。到2019年12月底,王康幾乎再也沒有氣力哪怕是用微弱的話語完整地表達自己所思所感了。訪談被迫而中斷了三個月。
此後,他與我有一次長時間的聊天對话,涉及的是我們和全世界人類共同焦慮的問題,即泛濫全球的新冠生物病毒和紅色意識形態病毒的問題。我本以為這位悲天憫人、以濟世救民為己任的知識人,終於因沉痾在身,住進急診室,幾近昏迷,命在旦夕,無法繼續關注家國命運和人類災難,在前所未有的人類與中國災變的關鍵歷史時刻,他被迫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沒有,他硬是撐住病體分析生物病毒和紅色病毒的來路去脈,深入挖掘本次災難的兩大毒素根源,向世人再度發出警告,顯示了一個知識人,社會的大腦的歷史責任感和救世濟民的情懷。那次對話的時間是2020年3月25日,對話中他的那一部分談話,我在幾天之後的3月30日,他在世的時候,已經以「人類自戕的兩大思想資源」為題,分上下兩集,在「老康秉燭」專欄中播出了。
在那次之後,除了極為個別的例外,微信上,電話里、信箱中以及其他社交媒體中,基本上再也沒有了王康的聲音,他真正地進入了生命的臨終階段。
親愛的朋友,這個系列,王康最後的告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訪問,提問斷斷續續,回答氣若遊絲,前後持續了半年之久。面對王康日益衰竭的體力,這實際上是一個臨終遺言式的訪問。在我的記者生涯中前所未有,在中外新聞史上也絕無僅有,若非拜賜現代通訊技術,不可能實現。在每一次的臨時中斷之間,我之所以咬牙忍心把問題漸次呈上給他,讓他自己抉擇是否回答,是因為,鑒於他是一位思考觸及中國未來文化復興的思想者,言論涉及中國文明與憲政道路的知識人、行為全面出離紅色帝國體系而踐行獨立人格的孤臣孽子,精神、靈魂、信仰上日益積極的求道者,我希望留下他最後的話語,留住他生命終端的思想、精神的脈象、病痛中的感受、和這個特別時期的他的日常感念,以期提供給愛他的讀者、聽眾和未來歷史一個了解他研究他的一小塊他的私家田地,也是一手的資源。
這一集播出對王康提出的兩個問題,其一是2019年9月19日提出的:此生對王康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是什麼?其二是2019年9月20日提出的:為什麼王康的心態總是追隨自然氣候與節氣?
各位朋友,王康是一位不食世俗煙火而心懷悲憫的浪漫主義者。蘇格拉底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話有些極端,但至少,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是缺乏意義的。王康告訴過世人,他的人生不留後路,確實如此。而了解王康行為方式的人,從這一集他的言論中可以確認:他不留後路的人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的浪漫主義情懷與他對抗極權暴政的行為一樣,全然徹底,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
第三集:坦言皮囊缺憾、舉贊晚清士人
2020-06-30
王康在本期節目中所說的龔自珍集句,指的是龔自珍《己亥雜詩》的四首詩中各選一句集成的另一首詩——七言絕句,題目是「歌泣無端字字真」,詩的內容是:「空山徙倚倦遊身,亦狂亦俠亦溫文;土厚水深詞氣重,歌泣無端字字真。」這四句詩依次分別選自《己亥雜詩》第209首,第28首,第40首和第170首。此詩集可謂天衣無縫,自成一格,依然不失龔自珍詩詞奇肆瑰麗、新鮮濃冽的風格。以至於此集句詩不知何時已不脛而走,傳遍網絡,有人把它當作龔自珍原作來做註解,甚至一些網友把此詩引為自己的座右銘。
這裡要說明的是,這首集詩師出有名,其來有自:是八十年代復旦大學語言學博士、也是北明的知己好友在2004年前後集成,並作為禮物贈送給北明的。此集詩對人生性情、尤其是文字風采的酷評,我只有仰望。所以,在流亡美國的中國八十年代大記者劉賓雁先生八十誕辰之際,我把它鄭重地轉贈給了劉賓雁先生。數月後,劉賓雁先生長逝而去,我再將這首詩借鑒一首老歌的曲調譜曲、並演唱成歌,配置在了王康為悼念劉賓雁所作長詩《中國的大雁、中國的十字架》的視頻末尾,以此寄託對劉賓雁的追念。2013年《劉賓雁良知獎》設立,在劉賓雁良知獎評委會的公告中,也引用了這首集詩,用來表彰劉賓雁先生卓爾不群的一生。這就是王康剛才提及的這首龔自珍集詩「歌泣無端字字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在這裡披露這個故事,希望多年之後,它沉澱為一個美麗的當代文學典故,成為這一代中國流亡者追懷往聖、見賢思齊的見證。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親愛的朋友,王康在生命終端曾經書寫下陸遊的這四句詩,落款標註這是自己的絕筆。病卧期間,他時常追念中外古今往聖先賢,以為自己的楷模。他沒有料到的是,在他五月二十七日去世前後,中國民間大陸網友們翻出了他當年為悼念劉賓雁先生寫的那首長詩《中國的大雁,中國的十字架》,推上微信傳播,以表達對他的哀思紀念。不少網友和王康的朋友認為這首詩也是作者王康自己一生的寫照,他們把王康歸入了王康自己心目中那一串古今中外殉道者的行列。
北明認同這種感受,同時認為,王康回答龔自珍相關問題時提及的這首詩:龔自珍集句詩——七言絕句,正是王康自我放逐的經歷、浪漫多重的性格、恣肆汪洋的文字和繪畫風格的寫照:「空山徙倚倦遊身,亦狂亦俠亦溫文;土厚水深詞氣重,歌泣無端字字真。」北明借這次節目末尾的機會,把這首詩唱成的歌在這裡完整播放,敬獻給王康先生飄然而去的靈魂。
************
第四集:思復堂遺詩問道——長空雁過影微茫
2020-07-14
這一集,只有一個問題。還是一個被認為不成立的問題。好吧,我們來看看,是個什麼問題:阿婆的詩對當代人有什麼意義 ?
阿婆是誰?是王康的姥姥,也就是外婆,她本名陳卓仙。「阿婆」這個稱呼是數年前在王康談論他的外婆及其詩的時候,我順嘴叫成的。陳卓仙清光緒丁亥年出生,祖籍四川宜賓。她是中國哲人、王康的舅舅唐君毅之母,民國時期《國民公報》主筆唐迪風之妻。王康的舅舅唐君毅是中國海外新儒家學說代表人物,20世紀中華人文精神的卓絕捍衛者,其《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為中國再立人極,屬東西方哲學匯通遇合之作;後者阿婆的夫君唐迪風,是民國初年蜀中耿介慷慨文士,有《孟子大義》傳世。
阿婆陳卓仙天資聰穎,靈心善感,一生勞瘁,奔波道途,其慈祥愷悌遍及婿媳兒孫。她平時隨筆賦詩,所寫都是即事興感,俱道適往,着手成春,她的詩,閑情佳趣得李白之簡達;于山川風物之思,通陶淵明之意境;其仁心志義,有杜甫之悲憫性情;她的詩也有家國世道之嘆乃至世界宇宙之感,這類詩存有溫柔敦厚的至境。這個民國時期家庭主婦的詩,可謂見道又見心。陳卓仙女史曾與梁漱溟有書信往來,也是熊十力敬重的友人,更被佛學大師歐陽竟無稱為「奇女子」。
阿婆一介普通婦女,平時膝下繞三子,里外家事纏身,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可是她竟往來出入無白丁,口誦心惟都是詩。
列舉兩首,請您感受:
如感時生活的:「今年更比去年窮,零米升升過一冬。搜篋已無衣可典,禦寒尚有酒盈盅。布衿似鐵知宵永,窗牅來風待曉融。又是一年逢歲暮,依然羈旅客江東。」
又如家國世道的:「世事何須叩彼蒼,長空過雁影微茫。衣冠文物思千古,敵國飛鳶噪夕陽。渡口無人舟自渡,黃花得雨色逾黃。精誠端信磨難滅,且聽漁歌出水鄉。」
再如哀心悲憫的:「六籍韜光賢達隱,萬方多難道途賒。孔顏樂處堪尋味,佛道禪通未敢誇。靈氣所鍾二程子,悲懷豈眷一中華。天心未忍斯文喪,宇宙原來是一家。」
阿婆的詩是民國人之古詩在當代最後的絕響。
中國古有「詩教」的傳統,雖然生逢離亂不斷,災禍連綿的上個世紀,相對於今天,陳卓仙的存在是民國時代故國文化底蘊之厚重的見證,更是那時中國「詩教」傳統的具體化表徵,就是在無人可以避免的日常瑣事中,體悟最高的道理和超越凡俗的事務。這是一種求道的方式,追尋真理的方式。在我看來,這種「詩教」,不是枯燥干煸的磨滅人性的磨練,而是一種詩化人生:把酒神請到平庸的日子,讓意義賦予生活斑斕的色彩。
陳卓仙成詩近千首,她一生顛沛,隨手散失,所余兩百首幸有其子唐君毅先生編輯為《思復堂遺詩》在民國六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77年,中國大陸革自己文化之命的「文化大革命」時代,在台灣學生書局印行。到了2016年,有大陸民間碧野學堂引刻出版,2018年再得大陸學者秦燕春箋注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舉凡近晚與王康有緣溝通或往來的友人,大都收到過王康饋贈的此書。
「詩不能拯救世界,但詩可以讓世界變得值得拯救。」這是王康的外婆陳卓仙《思復堂遺詩》的箋注者、中國文化學者秦燕春女史,在首屆“屈原詩學獎”獲獎感言中的一句話。我對此深以為然。問題是:如今這個徹底世俗化的社會,還有對詩的渴望和需要嗎?還記得精神和靈魂的存在嗎?這一集播出的王康在生命終端要回答的問題是:阿婆的詩對當代人有什麼意義 ? 在我的記憶中,自2005年「老康秉燭」開播以來,問題總有數百了,這是唯一一個被他否認的問題,不是否定性回答,是否定了問題本身。理由是:49年之後的中國社會,喪失了道德主體感、喪失了信仰、喪失了文明自覺意識,既不求道也不問真理,就如同《動物莊園》裡的行屍走肉了。這就是說:奧斯威辛之後即便詩人依然寫詩,人們,也就是《動物莊園》里的動物們,已經忘記了詩為何物,而不再需要詩了。
在我寫下這些句子的時候,七月的第十一個夜幕降臨,帶着來自中國的新冠病毒,載着數十個城市的街頭抗議與騷亂,在依然響起的禮炮聲中,這個國家,美國,度過了第二百四十四個獨立日。波托馬克河水沉着地流淌過這個國家的首都華盛頓市區,從前的世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如今的世界卻在晝夜之間捨去了太多的善意和智慧,忽略了太多的祝福和希望,揮霍了太多的愛和信任,消費了許多真誠的懺悔和祈禱。我的這個節目的嘉賓、勘破世俗世界美麗行頭的王康如果在世,他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可惜我們只有從他離去的空白中,領悟上帝的旨意了。
************
第五集:內聖外王之志——天下第一母親
2020-07-21
王康告白自己人生的楷模:「獨一無二的偉大母親」;王康陳述自己的生活信條:「內聖外王、東西握手」。這一集為您播出「王康最後的告白」第五集。
王康早年曾經在重慶一中做過體育教員。他的母親也是重慶第一中學的教師,特級教師。二零一八年,王康在美國度過他流亡歲月的生日,重慶一中他當年教過的學生們,紛紛給他寫來思念與祝福的話語。其中有一位是當年初三年級的學生,在一篇回憶自己老師王康的文字中,提到了王康的母親唐恂季。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一位知情者,也是第三者,對王康母親的評價。
這段文字是這麼說的:「不久之後聽說他(指王康)是我們唐恂季老師的兒子,所以對他又多了一些關注,要知道唐老師可是我們一中乃至重慶市的金牌化學老師,大家都稱唐老師是『化學大王』。因我們化學老師休產假,唐老師代過我們班一段時間的化學課,唐老師嚴謹慈祥、博學多才、品德高尚、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恩師形象永遠難忘。非常榮幸唐老師為我啟蒙,並為我打下堅實的化學基礎,讓我終身受益。」王康曾發表過一篇回憶自己父母的文章,題目是《詠而歸》,這位當年的學生讀過此文,他把王康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歸結為王康的母親對他的影響,他寫道:「特別是看王康老師的《詠而歸》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有唐老師這樣偉大的母親,並在充滿智慧、品格高尚、精神富有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王康老師,在一中的體育教師里必然會那樣的與眾不同。」
東方特有的人文意識宇宙,和西方的宗教意識宇宙、科學意識宇宙和哲學意識的宇宙,共同構成了人類精神文化的四大支柱。這是王康解讀自己這一生安身立命的哲學基石、價值源泉。相信這個基石和價值在他的一生中,隨著經歷變化和閱歷深化,日益靜水流深。你也許會奇怪,怎麼節目中問的是王康個人化問題,他的個人生活信條,回答的內容卻涉及到中國、世界、甚至宇宙。也許這樣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文化格局、精神氣象、至少是使命意識,以及人類文明傳承至今的傳統文化,在個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這是古往今來一切先賢往聖的人格特徵,也是「家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傳統的中國知識人所具有的特色。這是自由亞洲電台,《華盛頓手記》「老康秉燭」專題,「王康最後的告白」第五集:老康從他的生活信條談及東西方文明之舟,從人生楷模談他的母親對他的影響。
************
本欄目採訪、主持、編輯、製作:北明